四位老外谈中国股市

  • 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17年时间,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路,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,也是不奇怪的
  • 前段时间,中国股市突然出现大牛市。这是不太符合标准的股市行为,无法通过线性的分析进行解释
  • 千万不要忽视小股民的力量。如果一个国家的小股民对股市失去兴趣,也会对整个股市造成巨大冲击
  • 从长远看,中国股市若能稳定发展,应该增加透明度和安全性

    编者按 涨势迅猛的中国股市近来备受关注。为此,圆桌论坛邀请了法国里昂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孟怡、日本资深证券投资商海老原裕美、菲律宾原资深证券代理商高柄权(Lord Lim Bantoto)、美国投资商谭嘉煦(Joshua H. Dominick)等四位外国朋友,请他们谈了对中国股市的看法。

    中国股市的整体印象

    孟怡:中国股票市场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,仅有17年的历史,相比于纽约、伦敦等世界成熟、先进的股票市场,中国股票市场是个非常新、历史短,但却发展非常快的事物。可以说,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17年时间,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路,这是一个奇迹。当然,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,也是不奇怪的。这是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提。

    高柄权:今日的中国股票市场无疑是整个世界最兴旺的股市之一。2006年沪指上升130%,经历五年低谷后有了大的反弹。深指也在回升。环视中国,股市的兴旺并不奇怪,因为在中国,业绩优良的公司一直层出不穷。我认为,随着规范股市和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法律不断健全,以及各类证券服务质量的提高,中国的股市还会越来越好。这是趋势。股市兴旺的另一个原因是,许多小投资者“跟潮”,疯狂购买大盘蓝筹股,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。其实,这是非常冒险的。尽管官方已经发出警告,央视也曾报道过股民把房产抵押后投资股市的新闻,这也是媒体发出的警告信号,但收效甚微。

    海老原裕美:我从16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日本炒股,从那时起就开始看《四季报》和《日本经济新闻》的股票版。《四季报》是所有日本上市公司的资料大集。日本股民都知道,这两样东西能带来财富。十多年前,我开始接触到中国股市,却很少有像《四季报》那么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大全。那时,我听一位中国朋友说,他在中国的股市里赔了几百万人民币,所以,中国股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,风险很大,而且不确定的因素很多。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,现在不要把钱投到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,短期肯定会赔。

    谭嘉煦:任何股票市场都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。相比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,中国经济的调控成分较大,透明度还有待提高,因此,看中国股市,不能单独就股市论股市,也不能单纯从经济出发。前段时间,中国股市突然出现大牛市,我觉得,这是不太符合标准的股市行为,无法通过线性的分析进行解释。从这个层面看,中国股市可预测的程度较低。

    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吗

    海老原裕美:我经历了日本的泡沫经济,那场灾难对日本的打击很大,所以我对中国股票市场感到很害怕,害怕它像以前的英国、美国和日本那样,忽然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哄抬股价,又突然撤出。这种高风险是我迟迟不敢涉足中国股市的一个原因。还有一个因素就是,政治因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大,而且这种影响不可预测,有些西方媒体甚至说,中国股市是政治股市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是一个发展的契机,但2008年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形势,就不好说了。而且,美国一直给中国施压,要求人民币升值。这两件大事都会左右中国股市的波动,只有等到事情过去了,我们对中国股市的判断才能准确些。目前我对中国贸易的信心更大些,而对于中国股市看得还不是特别清楚。

    孟怡:同衡量世界其他任何一个股票市场一样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横向对比,一是政策制定者、监管者。自1992年以来,中国成立证监会,陆续颁布了若干条关于股票市场的法律、法规。有人说,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是法律不健全。我不完全同意。尽管中国证券行业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法律条文,但是,当前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法规不够,而是对法律执行程度的监管力度不够,而且一些从业机构及其人员未能按规操作。相比之下,国外的法律制定和监管力度是并重的。比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制度就非常严格,他们会通过董事会的组成、独立董事制度、严格的审计系统和审计委员会等方面,来监控整个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收入和信息的披露,而且越是股价下挫的时候,公司治理方面就越重视。英国有句谚语:“只有当一个俱乐部的规则特别严格的时候,我才愿意加入。”这是一种普通的心态,作为一个投资者,无论他在纽约、巴黎还是伦敦,只要他知道这个市场游戏规则会非常严格地执行,他就会对市场有信心。

    二是证券中介,即各类证券公司(券商)、股票从业人员等。与上一个问题相关,中国券商的问题在于其数量太多,而且屡屡出现操守问题。美国的券商大约有二三十家,有名的不过高盛、美林、摩根斯坦利几家,而中国证券公司却曾经高达120家之多。证券公司靠包装公司上市、发行证券为生,券商那么多,能完全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却不一定有那么多,于是,一些资质不够的、盈利能力低、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公司也都被包装上市,为股市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。我个人觉得,券商数量至少要减少一半,从业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。另一方面,国外券商虽然也会出现职业操守问题,但整体而言,他们职业资格来之不易,收入不菲,破坏操守将被永远除名,因此,绝大多数都不会出现违法乱纪行为。但是,在国内,尤其是前几年,常常会出现一些券商和上市公司联席坐庄、抬仓的现象,券商对上市公司的评估也会出现造假的现象。

    三是投资者,即股民。这几年,中国股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,但是,和国外相比,整体上还是未能全面客观地了解股市的情况,股市被一些人视为“印钞机”。那些炒股赚了钱的人,也总是炫耀其赚了钱的那几只股票,其实,有可能他多数都是赔的。在国外,从小孩子开始,都会从相关教材上很形象地了解股市是一个“有赚有赔”的市场。那些连基本概念都不懂的人,把血汗钱都搭进去,是很容易“烧了手”的。我在欧美国家的朋友在投资股市之前,都先要做一番细致的研究。另外,中国股市现在大约有2000家上市公司,但专业一点说,可能只有20%左右的上市公司是比较不错的,另外20-30%通过上市自身素质有所提高,剩下的50-60%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,这就造成了许多的投资风险。因此,可以说,中国股市不缺钱,缺得是好的投资对象。一般来说,股票投资时间越长,风险越小;利润越高,风险就越大。不少中国股民耐心和期待不成比例,对投资回报的预期较高,常常怀有三年利润的期待,却只有三天的耐心,且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。相比之下,国外的股民显得相对理智、清醒和成熟。

    高柄权:我不知道,在中国是否有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,来教育小投资者怎样投资或到哪里去投资,告诉每一个投资新手怎样读公司的年度报告,以及实际收益和投机买卖之间的区别。那些倾其所有家产买股票的小股民是非常冒险的。如果小股民得不到重视,他们的利益难以保证,长此以往,他们就可能对股市产生恐惧感,最终会把钱投向其他领域。千万不要忽视小股民的力量。如果一个国家的小股民对股市失去兴趣,也会对整个股市造成巨大冲击。菲律宾就是这样,股市中的中产阶级比例很低,使整个菲律宾股市没有活力。如果中国也发生这样的现象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    孟怡:是不是有泡沫,我觉得,最重要的是要看上市公司的估值,即市盈率,这是衡量一个公司素质的指数。平均而言,在美国,一般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大概是 25倍,英国是22倍左右,香港大约是12倍。但是,在中国,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前几年竟然被评估到100多倍,后来有所下降,目前沪深两地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仍超过40倍。这其实非常危险,也正是泡沫的来源。因为,假设一只股票原本只有10元,你可以12元买,但是,现在却被估到30元,你说值不值?可见中国这个市场非理性因素太多了。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,会被人们认识和解决的。

    谭嘉煦:现在提中国股市泡沫显然为时过早,我认为,在未来五年内,中国不会出现泡沫现象。为什么会产生泡沫的印象呢?因为中国股市正在脱离先前国家保护的“温室期”,一方面有很大的生长发育空间,另一方面也有许多风险。但我觉得,未来的几年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整合期。一些绩效差的公司将被吞并、下市甚至消失,而潜质好的公司可借上市筹资,并大展宏图。经历了短期的整合期后,才会有出现更明显的态势。

    中国股市的未来怎么样

    高柄权:有人说,上海股市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市,我想,这只是一种对中国潜力的估计,是否会真成现实,还有待时间验证。这很大程度上还要靠政府的政策是否得当。对于一个不够发达的股市来说,影响因素有许多。比如,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因素。菲律宾股市的脆弱就是一个例子。比如,如果前一天发生了政变,第二天股市必然会有大震荡。因此,菲律宾的这些股市教训对中国应该有警示价值。

    谭嘉煦:中国股市可以算是“大众股市”,因为很多民众都不通过证券中介,喜欢靠自己的判断来投资,好像谁都能玩几把。在美国很少有人自己炒股。他们业余时间少,所以大都是购买基金。中国股民这样做,可能与中国股票价格相对较低、股市门槛较低有关。因此,大量外国资金进入就是一件好事,因为中国股市的门槛、股票价格都会提高,大众色彩会下降,专业性会增强,风险性也会大大下降。

    海老原裕美:日本老百姓对炒股也不太懂,很多都是通过所谓的“专业人士”来进行股票投资。但这些基金公司大都美化自己的前景,并不一定反映真实的情况,就像餐厅的老板都说自己的饭菜好吃。他们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,而并不完全是以股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。所以,要炒股,就需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。

    在我心里对于股市有一个“安全评估体系”,中国股市的风险超过了我心里的风险评估安全底线。同样是炒股票,美国、英国以及日本的股票投资环境比中国要好,风险系数也小,所以为什么非要在中国炒股票呢?但这并不是说我对中国股市的未来持悲观态度。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并没有美国和日本那么长,还在过渡期,变数也比较多。从长远看,中国股市若能稳定发展,我个人认为应该增加透明度和安全性。

    孟怡:许多中国股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很有信心,这是好事。但是,要知道股票虽然与经济发展相关,也有自身规律。人人都想低买高卖。但是,股票市场犹如数百人参加的接力赛,第一棒低买高卖,接着再高卖,总有一棒会卖不出去。但谁都不知道那个接最后一棒的会是谁?因此,如果说“中国股市长期看是牛市”,那么,最好就是要减少急功近利的“暴富”心态,不要相信道听途说,要清醒地研究股票市场,通过公开信息,看自己投资的股票是否到顶、有没有出现问题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进行投资。而政策制定者对上市公司的推动也要“宁缺毋滥”,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股市发展。对于专家就某只股票的具体意见,也不能完全轻信,因为没有一位股票专家能完全地预测到某只股票的准确走向,更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股市大势。因此说,股市上没有常胜将军,那种认为“只赚不赔”的想法只是天真的、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。

  •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    留下评论